“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朝开启了中国封建之浩汤霸业,却也以秦末严苛酷税而导致了帝国分崩。
楚汉争霸是历史上的重墨浓彩,逐鹿兵家事,铁马金戈行,引多少英雄。
历史,总是在成与败间交响,在荣与殇中哀婉,在盛与衰里迂回,更在英雄的乐与悲中扼腕,在那千千万万寻常百姓的命运里挣扎。
楚汉史,记录了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祖沛公,王者之威加海内;垓下末路不过江东的西楚霸王,英雄末路王败之殇。还有如繁星般耀眼的志士、名臣、策者、帅才,书刻青史。
皇图霸业,金戈铁马,仗剑知为谁行?
《楚汉传奇》只看了几集,讲几点发现的有趣的地方:
1. 官阶“博士”:
淳于越,李斯的好友,因反对郡县制和焚书而致死。他的官阶为“博士”。那么“博士”官阶,最早出现在哪里呢?-----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司马迁在《史记 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 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2.“焚书坑儒”乃秦始皇暴政的经典代表作,倒底焚了什么书,杀了多少人?
维基告诉大家--焚书主要烧了民间的书,官方的书都还留存;坑的术士和儒生不超过1000多。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9A%E4%B9%A6%E5%9D%91%E5%84%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前213年,秦统一第八年,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旨同意。此一事件,史称“焚书”。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
不过以今日研究者观点而言,焚书对于中国图书的破坏仅仅是第一步,当时只是限制民间藏书,官方藏书仍然保存完好;真正造成彻底破坏的是项羽入关之后,火
烧咸阳城,大火三月不止,国家图书馆原本仅存的孤本遂全部毁灭。
坑儒---
在焚书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术士。事后,将相关460名术士在咸阳坑杀。需要注意的是,《史记》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方士,并不是儒生。
据唐顏師古《漢書注》轉引东汉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之记载,秦始皇曾在骊山温谷挖坑用以种瓜,以出现冬季瓜熟的奇异现象为由,诱惑博士诸生集于骊山一起观看,正当儒生当众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时,秦始皇趁机秘杀填土而埋之,七百多名儒生全部被活埋在山谷裡,此为“坑儒”。
也就是说,历史记载的秦始皇坑杀过2次,包括460名炼丹未果的,和700多名争论不休的。3.修长城劳民太甚,是否真的必要?
有观点认为,秦始皇修长城是有必要的,远比打匈奴合算,军事成本太高。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
4.阿房宫倒底是谁建的?
历史告诉我们,在秦始皇之前,秦恵文王就已经开建了。
史载秦惠文王时在此建离宫,宫未成而亡。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再次修建阿房宫,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汉代属上林苑而得以利用、扩建,汉末废毁;南北朝时这里建有佛寺;宋代演为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