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illearning (继续长见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防御战的要义,五路当口下寨:得理解军事历史,才能理解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 08:48:44 2020, 美东)
三峰山的话,要算被围,也是金军被围吧
当然,蒙古人凭借机动性优势,也谈不上真的是去“围”对手
只要让对方的关键位置感受到持续的压力,不能自如的展开部队,实现战略意图,也就
“围住了”
这几个帖的讨论,对蒙古重骑兵的打击能力,也太忽视了吧
曼古歹什么的,轻骑兵再怎么诱敌,让对方在大意的追击下失去组织,转折点也是重装
部队适时的出击,摧毁对手的斗志
蒙古本族部队的耐力和机动性带来的后勤优势,确实是一个重点。这个应该是三峰山的
关键,拖雷看得很准,即便人数大劣势,绝对战力很可能也差得蛮多,也敢赌,绝对的
狠角色
[在 Caravel (克拉维尔) 的大作中提到:]
:是的,如果是为了防守己方不受蛮族入侵,山上防守并不有利,因为山上运兵困难,
不可能防守一条防线。 凯撒把罗马的防卫线设在大河莱茵河,多瑙河的一侧就是这个道
:理,这是一种弹性防御的思想,对方部队来了,河流天生切断了补给线,罗马军团可
以主动出击,也可以据营寨自守。
:顺便说一句蒙古的轻骑优势其实是在对方野战能力十分缺乏的情况下,这招对南宋更
有效,托雷用来对付大金,就搞出了三峰山被围,要不是天降大雪,基本就完菜了。 几
:万大军靠劫掠补给的困难非常大,第一个就是道德水准特别low完全不符合中国古代仁
:义之师的建军理念,第二个就是放开了抢也困难也不小。